呂仁 Lu, Joyce Jean
教育背景: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技術學系學士 (1988-1992)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 (1992-1994)
國立臺灣大學微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1995-2000)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博士後研究 (2001-2003)
美國耶魯大學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博士後研究 (2003-2007)
現任職務: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計劃 兼任副教授
國防醫學院 兼任副教授
慈濟大學 兼任副教授
國家RNAicore設施平台 共同主持人 (2009-2023)
研究興趣
(1) 成體與胚胎幹細胞多潛能性
(2) 細胞重編成與轉分化
(3) 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
實驗室剪影 / 成果分享
Podocalyxin-Like Protein 1透過膽固醇生物合成途徑調控多能性– Advanced Science, SCI影響因子: 17.521。
呂仁實驗室揭示了對擴展多能幹細胞(EPSC)狀態和成熟多能性至關重要的信號傳遞機制,這對於了解胚胎發育至關重要。在這裡,我們識別了一種膜蛋白,Podocalyxin-like protein 1(PODXL),對於擴展和成熟多能性至關重要。改變PODXL表達水平影響了自我更新、c-MYC和端粒酶的蛋白表達,以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和EPSC的集落形成。
我們第一個報導PODXL是調控膽固醇生物合成的膜蛋白,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s)對膽固醇耗竭比成纖維細胞更敏感。外源性膽固醇的添加完全恢復了PODXL基因沉默引起的多能性喪失。PODXL通過調節膽固醇影響了脂質漂移的動力學。PODXL通過調節膽固醇招募了RAC1/CDC42網絡來調節SREBP1和SREBP2的成熟以及脂質漂移的動力學。單細胞RNA定序顯示,PODXL過表達增強了在人-鼠嵌合體胚胎中人類細胞之間的嵌合性(hEPSCs 57%)。因此,通過PODXL信號的膽固醇調節對ESC/EPSC多潛能性至關重要。
呂仁老師領導的研究團隊以「利用小分子藥物將人類纖維母細胞直接重編程為視網膜前驅細胞以治療感光細胞退化」的創新研究方向,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學研獎,為台灣的醫學科學研究開創新的里程碑。他們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治療因感光細胞退化引起的失明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研究團隊成員由左至右為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的賴倩瑩小姐、中研院轉譯中心的賴培倫博士、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的呂仁老師、花蓮慈濟醫院的李岳章醫師、台大碩士生周宇訢、以及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智慧醫學專題中心的李鴻承博士。他們的努力與專業使得此計畫的成功執行成為可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利用小分子藥物將人類纖維母細胞直接重編程為視網膜前驅細胞以治療感光細胞退化。呂仁老師的團隊成功利用小分子藥物將人體的纖維母細胞轉化為視網膜前驅細胞,而非傳統的基因改造或病毒轉染方式。這一轉化過程通過動物實驗驗證了其卓越的治療效果,並且無生成腫瘤的風險。這項技術製程簡便,成本較低,而且轉化效率高,將為失明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團隊在研究中對視網膜前驅細胞的應用展現了突破性的效果。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僅能挽救黑白視覺,他們的研究不僅讓患者重獲黑白視覺,還提供了恢復彩色視覺的機會,為患者帶來更全面的視覺體驗。未來將與醫療機構和製藥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致力推動視網膜前驅細胞在細胞治療中的應用,為感光細胞退化患者帶來嶄新的治療選擇。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將成為未來光明的開端,為失明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2023 實驗室尾牙大合照。
呂仁實驗室歡迎熱愛研究、充滿自主思考與勤奮的學生加入!我們提供一個充滿活力和樂趣的研究環境,讓你能夠在這裡自由探索、挑戰自我,並實現自己的科研夢想。實驗室的氛圍融洽和樂,我們鼓勵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相信互相激勵與支持的氛圍會讓你更快地成長。
我們的研究項目涵蓋學界和產業界的發展題目,包括成體與胚胎幹細胞、細胞重編程與轉分化,以及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等多個領域。你將有機會參與各種刺激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計畫,並與專業的研究團隊或業界人士一起合作,共同探索前沿科學領域。
如果你渴望追求科學的真理,願意付出努力並不斷挑戰自我,呂仁實驗室絕對是你最佳的實驗室選擇。加入我們,一起開啟科學探索的旅程,為未來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